豆芫青

在新竹的五指山入山口的步道附近看見豆芫青的成蟲,上網查看此蟲常見有「青」、「莞菁」、「芫青」、「芫菁」。眾人對牠的名稱說法不一,相當混亂。常有人把牠唸作「莞青」,不過最普遍的稱呼要算是「芫菁」和「芫青」了。本草經集注裡有提到:「二月、三月在芫花上,即呼芫青」,可看出端倪。本草綱目裡,李時珍更是明確指出「居芫花上而色青,故名芫青」,可得知出現在「芫花」上,體色「青色」的種類是最初命名的由來,更加確定了「芫青」的說法。「弘景曰︰此蟲黑身赤頭,如亭長之著玄衣赤幘,故名也。」句中描述這種蟲的外表黑身紅頭,彷彿身著黑衣與紅頭巾,恰好與豆芫青的模樣相符。同時也將牠的模樣比擬成古代鄉里亭長的制式穿著,相當有趣。豆芫青是有毒的昆蟲,體液含有劇毒的「芫青素」(斑蝥素)。每當芫青遭受騷擾、捕捉時,會從足關節處分泌其體液,偶爾也會有假死的習性。這些體液,人體一旦接觸,會造成起水泡、發炎潰爛,若食入則可能致命。不過由於芫青素在低劑量下可利尿、生毛,以及刺激生殖器,這些毒素反而被人類拿來利用,視為有用的藥物。人們使用芫青已有兩千年的歷史,自古中國人將蟲體研磨,用作利尿劑與春藥。一直到現代,芫青仍是中藥材的一種;在中藥店所見芫青製成的藥材即為其晒乾之蟲體,名為「斑貓」、「斑蝥」,或是「青娘子」。

資料來源: 環境資訊中心
手機型號: Samsung Galaxy Note Edge SM-N915G